微信
我们为什么需要律师?
发布时间:2020-08-13

我们为什么需要律师?

作者丨柏利忠 王以成 上海问道有诚律师事务所  2020年8月13日


前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平正义理念的普及,当事人遇有纠纷后习惯于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律师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近年张玉环杀人冤案、浙江张高平叔侄杀人冤案,王宝强离婚案等案件体现了律师在推动人权保障和法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47.3万多人。仅2019年一年时间,全国律师办理各类法律事务1119万多件。其中,办理诉讼案件610.8万多件,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133.6万多件,提供各类公益法律服务134.8万多件,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109.6万多件,为60多万个村(居)担任法律顾问,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26万多个。律师的作用已不限于接受当事人委托提供商业服务、维护个案正义,更是在推动国家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秩序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律师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捍卫者

(一)民事纠纷化解

在诉讼活动中,当事人由于欠缺相关法律知识,往往不知、甚至不能有效地适用法律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律师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法律所赋予的特殊诉讼权利,可很好的帮助当事人化解各类民事纠纷。在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律师的有效参与能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全方位维护当事人的诉权,帮助当事人合法框架下合理确定案由、提出诉讼请求,通过充分的庭前准备以及法庭举证质证活动最大化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

(二)行政诉讼维权

在行政诉讼中,由于诉讼主体的特殊性, 当事人自己进行维权时,过程漫长又艰难,耗费巨大时间成本不说,还可能会因为错误诉讼而导致自己的利益最终丧失。因此,在行政诉讼中律师的角色就变得重要起来。律师就像法院、当事人和行政机关之间的一杆秤,通过有理有据的论点来指出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行为,从而给行政机关带来压力,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在给行政机关施压的同时,也带给法院一种无形的压力,促使法院作出公平公正的判决。同时,律师参与行政诉讼,还能有效提升司法公正、司法公信。

(三)刑事犯罪辩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刑事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在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律师的辩护权贯穿于刑事诉讼全流程,在侦察阶段、审查起诉阶段、法院审判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控诉——辩护”诉讼模式中的重要一端,律师的存在能够推动个案达到控辩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促进法律的正确适用。

(四)法律风险防控

香港富豪李嘉诚曾说过:“没有律师的意见,我不敢在合同上签字。离开了律师,我什么也做不了。”如果说公司的经营之路是一座桥,那么律师就是这桥上的栏杆,让公司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免于被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推下水中”。这些所谓的不确定因素即公司发展的竞争环境中大量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和陷阱。

作为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律师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在为企业提供法律顾问或专项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律师通过对法律的把握和对企业经营风险分析,帮助企业制定相关规范制度、提出法律意见、并采取补救措施化解风险造成的后果等,从而达到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目的。

(五)商业增值服务

法律服务业有“存量”与“增量”之分,随着律师行业的不断发展,律师的法律服务类型也正从“存量”向“增量”发生着变化。存量即风险控制,以合法性、合规性、既有利益的可保障性为重点。律师的职能主要体现于防范风险。增量即增值服务,以优选方案、创设方案为重点。律师的职能突出表现为企业产生增值效应。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律师事务所加强对律所的“品牌建设”,注重律所的“产品导向”,例如在上市业务领域、银行业务领域等推出具体化、专业化、体系化的法律服务。通过商业增值服务的提供,律师能够更加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为全面、深入地保障当事人的权益。

 


二、律师是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的主力军


(一)有效防范冤假错案

现已发现的冤假错案大多是刑讯逼供、忽略正当程序的产物,刑事辩护律师对刑事诉讼活动全流程的参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规避该问题。如律师通过审慎阅卷,当发现指控犯罪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有罪时,律师会极力进行无罪辩护。辩护律师的基本职责在于与控诉方形成一种诉讼对抗关系,在坚守程序公正的框架下助推实体公正实现。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沈德咏所言“要充分认识到,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一员,是人民法院的同盟军,是实现公正审判、有效防范冤假错案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二)促进控辩平等对抗

在刑事诉讼构造中,律师是“控辩审”等腰三角结构中重要的一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行使辩护权,法官居中裁判。在刑事诉讼中,律师发挥着维护控辩平等对抗的关键作用。辩护律师充分行使辩护权,有助于最大化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平衡控辩审三方结构,进而保障司法公正。

(三)推动庭审实质化发展

在以审判为中心诉讼体制改革背景下,庭审实质化要求公诉人、审判人员、辩护人等诉讼参与人均应当遵守法庭公开审判的程序要求,在刑事诉讼中,严格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对刑事案件的审判严格实行直接言辞原则。该要求符合在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规范,给辩护律师在不同诉讼阶段充分进行有效辩护提供支持,彰显程序正义价值,有助于更好的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实现实体正义。


三、律师是国家法治建设的推动者


(一)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

 

目前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987名,其中律师代表11名,占总数的0.368%;全国政协委员2237人,具有执业律师身份的是11人,占总数的0.492%,略高于全国人大代表中律师代表所占的比重。以上数据说明在我国律师已经开始参政、参与了立法。

从律师参与立法的实践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委托律师协会或律师事务所组织律师界的精英起草法律法规草案;二是就法律法规草案重点征求律师界的修改意见,由律师以个人的名义或者由律师协会以组织的名义出具供立法机关决策参考的“立法意见书”;三是律师通过当选为人大代表,以参政议政、审议表决等形式直接参与立法过程,直接影响立法决策,成为名副其实的立法者角色;四是担任立法机关的立法助理、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或者参加立法听证会;五是当立法部门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广泛征求意见时,律师可通过网络等渠道发表立法意见。

(二)促进行政执法合法化

随着我国法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行政机关执法建设日益规范,执法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执法不透明、不合理等现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政府公信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便是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尤其是引入第三方参与、协助进行监督。在众多第三方法律服务队伍中,律师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其职业特点兼具独立性和专业性,并且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一切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的行政行为起到抗衡作用。引入律师对行政执法过程进行监督,对提升行政机关执法质量、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提高政府威信,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2020年伊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相继实施,标志着我国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再上一个台阶。营商环境代表了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而法治环境,既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一个区域营商环境优劣的关键。

律师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其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市场经济参与者,即律师客户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律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对法律法规最新发展、司法领域最新动态的研究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学功底,通过提供更为优质的法律服务,助力国家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高效建设。

(四)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近年来,广大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公益法律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随着复工潮来临,不少企业面临疫情造成的劳动争议、合同违约、时效超期等法律问题,为帮助企业渡过疫情期间复工复产难关,司法部印发《企业复工复产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指南》,要求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优质高效的公益法律服务。广大律师积极响应,着眼于解决企业因疫情影响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全面开展公益法律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在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的同时促进律师队伍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律师职业社会认可度、满意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结语

作为与检察官、法官职业相并列的法律职业之一,律师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推进社会法治建设、化解社会纠纷以及维护国家法治的社会使命。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应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律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在于“忠于宪法和法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律师应当忠于当事人,竭尽全力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指引当事人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维权并做到勤勉尽责,坚决不做虚假承诺和虚假宣传。同时,律师在执业过程中要严守国家机密,保守委托人的商业秘密及委托人的隐私。此外,律师要时刻牢记自己法律人的身份,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为信仰,并平等对待当事人。